鑄銅司母戊鼎的造型
鑄銅司母戊鼎,又稱后母戊大方鼎、后母戊方鼎。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,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,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,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。
司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"司母戊"三字得名,鼎呈長方形,口長110厘米、口寬79厘米,壁厚6厘米,連耳高133厘米,重達832.84公斤。鼎身雷紋為地,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,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。
經研究考證,鼎腹內壁銘文"司母戊"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妌的廟號。司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鑄造而成的,在商后期鑄造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,且要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,經測定,鼎含銅84.77%、錫11.64%、鉛2.79%,與古文獻記載制定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。
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、最重的青銅鼎禮器,享有"鎮(zhèn)國之寶"的美譽?,F為國家一級文物,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(境)展覽文物名單。司母戊鼎紋飾美觀莊重,工藝精巧,一向為世人所欽羨。它的價值因此而更高。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,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