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量排名第二的鑄銅鼎--鑄客銅鼎
鑄客銅鼎,又稱楚大鼎或大鑄客鼎。戰(zhàn)國青銅器,中國首批禁止出國(境)展覽的文物,其價值不言而喻,然而這樣一個國之重器鑄銅鼎,卻是險些遺失在了盜墓賊手中。盜墓賊猖獗不已,公然盜墓者不計(jì)其數(shù),許多文物販子蜂擁而至,大肆販賣文物,更是為盜墓賊增添了一股動力。
1933年,安徽省壽縣朱家集的朱鴻初聚集了100多人盜掘了李三孤堆的楚墓。安徽省政府知道后立刻開始收繳,其中的這件國之重器戰(zhàn)國鑄刻銅鼎被暫時保存在了安徽省立圖書館,1937年爆發(fā)抗日戰(zhàn)爭,大鼎被傳運(yùn)到大后方四川避難,后來抗戰(zhàn)勝利之后又運(yùn)回南京博物館收藏。
本以為就此告一段落,大鼎將得以保存,卻沒想到在全國解放的前夕,南京國民黨將大批文物轉(zhuǎn)運(yùn)往臺灣,時間緊迫,因?yàn)轶w積龐大鼎沒來得及裝上船。南京解放之后,鑄客銅鼎又回到了安徽,如今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院。1958年毛主席參觀了這口大鼎,他開玩笑地說:“里面能煮頭牛”。
正如毛主席所言,戰(zhàn)國鑄客銅鼎極為雄偉,高113厘米,口徑87厘米,腹圍達(dá)到290厘米,深52厘米,看起來雄渾巨大,風(fēng)采斐然,雖然歲月的侵蝕讓它斑駁不堪渾身布滿綠銹,但是這種國之重器的雄偉氣魄仍然讓人嘆為觀止。要說這見大鼎的特征是什么?那就是厚重。
眾所周知,我國最大最重的鼎是后母戊鼎,重達(dá)832.84公斤,鑄客銅鼎與它相比則要輕了許多,只有400公斤重,但也算得上是排名第二的重鼎了。在這件大鼎的頂口處刻有12字銘文,分別是“鑄客為集脀、造脀、鳴腋脀為之”,對于古代文字的研究從來就未停止,以迄今為止的研究成果來看,卻依然無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,其中的鑄客是指工匠,作為手藝人在當(dāng)時地位還是非常高的,被當(dāng)作賓客看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