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寶鼎
銅寶鼎在遠古的時候,是中國先民使用的一種炊具,后來又發(fā)展成為一種禮器。中國成語中有“鐘鳴鼎食”和“一言九鼎”之說,反映了鼎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獨特地位。
鼎作為一種重要禮器,象征著團結(jié)、統(tǒng)一和權(quán)威,是代表和平、發(fā)展、昌盛的吉祥物。銅鼎,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一種禮器。在王墓出土了一套鼎,共九件,這套鼎又名升鼎,這九個鼎大小不一,依次縮小。在最大的首鼎上刻有長達469字的銘文,記述了中山國討伐燕國,開辟疆土的事件。
這是我國目前所發(fā)現(xiàn)的刻銘最長的一件戰(zhàn)國器物,彌足珍貴。還有珍貴的誠信鼎也獲得好評。司母戊方鼎的使用,反映出中山國政治制度已經(jīng)漢化,采用了中原大國的禮制,同也有力地證明中山國已躋身于強國之列。
由此傳下來的歷史,銅鼎一直是中國人們的吉祥之物。在我國歷史文化中具有極其崇高的意義,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象征。其實呢,鼎就是一口大鍋,只不過這個大鍋倒不是普通的日常使用的鍋而已!它還是專門用于祭祀或典禮的,用來烹煮祭祀牛羊肉。
因為青銅器的稀缺,只有當(dāng)時的上層貴族才能擁有,所以,銅鼎就有了代指貴族階層的意思。在后世里,雖然歷朝歷代都不乏銅鼎的鑄造,但是銅鼎在商周時代的輝煌卻被輕盈精致的各類銅雕飾品所淹沒了。